专题:官方通报“喜马拉雅山放烟花”,蔡国强和始祖鸟公开道歉
转自:北京日报客户端
这两天,一场在喜马拉雅山脉举行的烟花秀牵动了网友们的心。绚丽的烟花绽放在世界之巅,打着致敬自然的旗号,却引来了批评的声音。不少人认为,在生态极其脆弱的地区搞一场或许有环境风险的商业性“艺术创作”,无疑是对大自然的亵渎。
目前,主办方及艺术家均已道歉,然而这场烟花不易冷,对于“确实存在很多考虑不周之处”之辞,许多网友依然不买账。这场烟花秀问题到底出在哪里?又给我们留下了哪些待解的生态之问和长远反思?
一、保护,容不得一丝大意
从烟花秀的现场视频中可以看到,点火后彩色的烟花顺着起伏的山脊依次绽放,背后是洁白高耸的雪山。据报道,此次活动所在地平均海拔超4600米,属于典型的高原地区,生态系统的抗干扰和自我恢复能力较弱,过度的人为干预很可能引发难以修复的生态破坏。也正是由于地理环境的特殊性,这场烟花秀迅速引发了公众对环保问题的广泛关注。
在很多人看来,燃放烟花往往会带来空气污染、声光污染等。尽管主办方对其进行了解释说明,但并未能打消公众的疑虑。
比如,有网友质疑,主办方声称使用的生物可降解材料通过了国际奥委会及日本、美国、欧洲等多地的燃放验证,确认其污染物排放符合环保标准,但这些材料毕竟是“外来物”,这样的标准是否适用于极其脆弱的喜马拉雅山脉的生态系统,事前却并未经过严谨的科学验证。
还有网友指出,主办方虽表示通过盐砖引导鼠兔等小型动物离开燃放区域,看似出于保护意图,实则可能强行改变了当地的生态链。有学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了担忧:“如果有动物吃了受化学物质影响的草,甚至会影响整个食物链。”
针对主办方提到的“噪音与光污染均远低于夜间焰火,避免了对环境和公众的额外干扰”,也有网友反驳——在人迹罕至的高原地带,生态环境的“主角”并非人类,而是当地的动植物以及空气、土壤等自然要素,它们对环境变化异常敏感,所谓的“低干扰”仍可能对环境造成伤害。
此外,《中华人民共和国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》围绕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旅游、山地户外运动中的生态环境保护,均作出了相应规定;《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》规定,禁止在山林、草原等重点防火区燃放烟花爆竹。这也让不少网友对此次烟花秀的合法合规性打上了一个问号。
9月21日,西藏日喀则市发布情况通报称,已成立调查组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核查,后续将根据核查结果依法依规处理。同一天,此次烟花秀的涉事品牌与艺术团队也公开表示,将接受第三方专业环保机构进行检测、评估,并依据评估结果采取及时有效的补救措施。
“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”,守护地球家园,是每一个人都应承担的责任。这次事件,再次敲响警钟:保护生态,容不得一丝大意。
二、致敬,莫用假意伪装真心
值得注意的是,这个名为“升龙”的艺术项目,并非纯粹的艺术行为,而是与某户外品牌合作的商业项目,其本意是“致敬自然”,希望展开“一场关于人、自然、宇宙,与灵魂的对话”。
然而,这却成为公众争议的焦点,不少网友甚至觉得这样的“致敬”很可笑,认为这是以冒犯的形式作秀。既没能秀出致敬自然的品牌理念,也没能展开真正有意义的对话,反而照映出了环保意识的缺位和品牌营销的伪善。
有人说,这是主办方的傲慢。如今的消费者愈发看重品牌所秉持的理念及其社会责任感,他们能够敏锐地识别出哪些是真诚的致敬,哪些只是打着艺术旗号的营销手段。在生态保护意识日益增强的今天,任何一个品牌都不应低估公众的判断力。高原上短暂绽放的烟花,最终可能在消费者心中留下长久的负面印象。
不得不说,类似因“致敬”而踩雷的品牌营销案例并不少见。某些商业活动打着致敬、艺术、联名、公益等旗号,实则是虚伪的表演,反而因违背公众期待而被“劝退”。比如,某奶茶品牌致敬鲁迅推出的“烟腔乌龙”联名奶茶,引起群嘲;某童装品牌充满另类的“阴间”元素,却称作是“西方艺术绘画”,被众多家长抵制。
这种毫无真诚的营销手段,反映出的或许是一种急功近利的心态——试图用最直接、最轰动的方式快速获取关注,却忽视了品牌本该有的深度思考和社会责任。就拿这次烟花秀来说,致敬自然不需要通过这样的“奇观式表演”来证明。如果连最基本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都缺乏,那么任何冠以“艺术”之名的致敬都难以获得公众的真正认同。
这也是烟花秀带来的另一重反思,搞文化的不能没文化,搞艺术的不能没修养,品牌营销别拿假意冒充真心。公众期待真诚且负责任的创意表达,而不是凌驾于自然和公众之上的自我炫耀。
三、敬畏,是一堂不容缺席的自然课
恰如烟花的引信,随着这一事件的持续“引爆”,也映照出当代社会对“敬畏自然”的理解仍有缺位。在厘清“何为对自然的敬畏”,普及“敬畏自然”的意识以及学会如何与自然和谐共处等方面,我们还需要继续努力。
比如,此次烟花秀筹备良久,但所谓的对环境无害,仅建立在对部分地区燃放活动的观察上,缺少对脆弱生态地区的考量;比如,如此声势浩大的项目,却不需要进行环境评估,只需村、乡、县三级批准;比如,在烟花秀燃放现场,禁止吸烟的警示牌与远处升腾而起的烟雾,形成了难言的反差……
就像网友们所说的那样——这场烟花秀“不能仅留下道歉”!如何明确艺术表达的边界?商业营销活动是否应有更完善的规范机制?高原的生态如何持续跟踪修复?这样的项目,以后要如何科学评估?林林总总的问题,都要在之后一一厘清。
而这些问题的核心仍然在于“敬畏自然”,这是我们人类生存的必修课。中学课本中就有一篇《敬畏自然》的课文,里面讲到,我们不应“把宇宙的其他部分只是看作我们征服的对象”,“敬畏它们,就是敬畏宇宙,敬畏自然,就是敬畏我们自己”。
曾经,征服自然是许多人的共同愿望,然而“自然的报复”让人类付出了沉重代价。大自然不语,不代表它就默许人类为了发展而破坏生态的行为。一直以来,它用冰川消融、气候异常、物种灭绝等方式默默回应着人类的冒犯。在大自然面前,人类还是要把自己的姿态放低一点,谦逊一点。因为人类从来不是世界的主宰者,而是自然的一部分。
烟花秀事件确实不能只停留在道歉层面,更需要的是补一补敬畏自然、敬畏生态这堂课。正如有人说:“那些感受大地之美的人,能从中获得生命的力量,直至一生。”希望我们是自然的欣赏者、守护者,用一颗谦逊的敬畏之心,感受大自然的馈赠。
来源:浙江宣传
责任编辑:石秀珍 SF183
长宏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